南京的日本“结”

转:南京的日本“结”-新华网


南京的日本“结”

2015 年 07 月 23 日 17:20:55 来源: 新华网

新华网南京7月23日电(记者孙晓铮 夏鹏)在南京市中心新街口地区的新华书店,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书籍占据着最显眼的位置,旋转楼梯的书墙上还陈列着一套套厚重的南京大屠杀史料文献。

书店里,离南京大屠杀文献不远处,一名青年正坐在日本文学书架旁翻看一本村上春树的小说。

七十八年前,南京是遭侵华日军暴行最惨烈的城市,屠杀伴随着劫掠、纵火和奸淫。30多万人遇难、约三分之一的建筑和财产化为灰烬。日军占领南京后抢走图书文献88万册,超过当时日本最大图书馆--东京上野帝国图书馆85万册的藏书量。

如今,昔日的人间地狱再度成为一座繁华都市。自1978年始,南京与名古屋结为友好城市。中国与日本,在这里展开了另一种交流。

街头,时而驶过中外合资的丰田、本田牌汽车。大型商场的优衣库门店,顾客络绎不绝。这家日本服装品牌官网显示在南京开有9家门店,与其他同类城市的数量相当。

据南京市投资促进委员会统计,国家(地区)在南京投资排名中,日本位居前十位,但因经济和市场形势的变化,近年的投资有所下降。

南京人张思为(化名)上大学时第一次到日本旅游,发现实地与自己从日剧、动画里了解到的日本没有太大差别。

“既有非常亲切的人,也有冷淡的人,和世界上任何地方一样。”她说。

张思为也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活动,感觉“很震撼,也非常难过”,要振兴中华的想法也是有的,但并未影响生活中接触日本流行文化。

然而,这里毕竟是南京。它曾经的历史遭遇,如今仍像一道无法消弭的创伤,在内心深处影响着一些人。

南京外国语学校是江苏省重点中学、当地人眼中最理想的中学之一,开设英、法、德、日四个语种课程。官网显示,2015年共招生320人。它的日语班招生却不容易。2002至2008年就读于南外日语班的杨蕊(化名)说,日语班一年只招收15人左右,而随着中日关系微妙的变化,这一数字时多时少。

南外一名日语班教师说:“在南京这个对中日关系特别敏感的城市,有的家长因为感情上不能接受当年日本侵略者对南京人的大屠杀,以及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历史事实的态度,不愿让孩子上日语班。”

但也正是从日语班等场合开始,年轻一代开始有更多机会了解日本与日本文化。

“对于初中生,最先影响你的是老师。”杨蕊说。她还记得,当年有一名日本老先生出于对战争和历史的反思,自愿到南外教书。后来,杨蕊和他还有书信往来,有个细节很难忘:“他告诉我,每年南京纪念大屠杀拉响防空警报的时候,他就一个人躲在屋里,心情很沉重。”

南京民间抗日博物馆馆长吴先斌一直致力于中日民间交往。他很关注南京大屠杀历史在日本某些教科书中被淡化、被歪曲,甚至被掩盖的问题。“历史的真相不容被遗忘,更不容被抹杀,尤其是南京大屠杀这场人类文明史上惨绝人寰的浩劫。”

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员郭必强说:“南京人以和平愿望出发,对日本右翼否定大屠杀是很不满的。因为就在身边发生的事情,他们居然不承认,我们认为日本一些人对和平的诚意不够。”

21日,日本政府批准了2015年版《防卫白皮书》。该白皮书继续为安保法案和日美同盟背书,并借海洋问题渲染中国威胁。此前,安倍政府强推安保法案,解禁集体自卫权,并修订日美防卫合作指针,强化日美军事同盟。安倍政府谋求建立地区军事大国的意图明显。

63岁的中国作家王树增认为,这样的军国主义思维与二战前的日本有相似之处。“如果日本政客坚持右翼路线,执意走军国主义道路,将使日本在国际上努力取得的经济政治地位化为乌有,必定会给日本民族带来灾难。”他说。

本月,王树增180万字的新著《抗日战争》第一卷面世,首次印刷10万册已售罄。

美国罗文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晴佳认为,国家间的和解要求对他们共同的历史经验建立共同的叙述,也就是中日双方应开展对共同历史的研究,中日双方都要努力实现为两国公众提供“正确”的历史事实。

“中日民间团体和社会组织的交往应该更加频繁,通过交往的深化,增进彼此的理解,以期将来得到更好的中日关系。”他说。(参与采写记者:白旭、林凯)

[责任编辑: 张明宇 ]


南京的日本“结”
https://rhymio.moe/2025/08/15/南京的日本结1/
作者
rhymio
发布于
2025年8月15日
许可协议